涞源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,地处京津保腹地,八百里太行最北端,东望紫荆要塞,西拒雁门雄关,南连倒马重隘,北扼飞狐铁壁,是西出晋陕蒙、东联京津冀的咽喉要道。是全山区、深山区县,也是革命老区,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,辖10镇7乡、285个行政村、763个自然村,总人口28.3万。
一、历史沿革
涞源县历史悠久,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定居,到商周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。从春秋时期至清朝近2600多年的历史中曾有广昌、飞狐等名,民国3年(1914年)借涞水源头之意,改名涞源县。有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(辽代阁院寺、唐代兴文塔、明代乌龙沟长城)。省级文保单位4处(明代长城、南屯仰韶文化遗址、甲村商代遗址、黄土岭战役旧址)。县级文保单位20处,还有宋辽交兵古战场遗址,有义和团最后一支力量“红灯照”活动过的云盘古洞遗迹。特别是境内长城由东北至西南,全长122.5公里,是保定市文物大县,是全国境内长城最长的县之一。
二、历史名人
李存孝(?—894),飞狐县(今涞源县)西乡人,原姓安,名敬思。生于唐咸通至乾符年间,据涞源历代传说,李存孝幼年被李克用收为义子,排行第十三,人称十三太保,为后唐开国将领。《旧五代史·列传·李存孝传》称李存孝:“骁勇冠绝,未尝挫败。”“每战无不克捷”。墓在太原西山峪沟口,其墓为一石砌坟丘,墓前立有石碑,上面书刻“李存孝之墓”。
王二小(1929-1942)涞源县上庄村人。1939年秋,连天阴雨,粮食歉收。第二年春天,其父、母、哥相继饿死,十几岁的王二小背一小卷破被子,沿街乞讨至南马庄乡狼牙口村,被刘家收养,放牛为生。1942年经人介绍加入儿童团。同年秋天,侵华日军来“扫荡”狼牙口迷了路,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,叫他带路。当时,狼牙口村东北的发旺沟、范庄旺等村庄有八路军一分区的后方机关。西北的李台、刘家庄一带有八路军的武装部队。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,顺着西北的山谷往里走,把敌人带到豺狼沟一个叫湖旮旯的峡谷里,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,敌人知道上了当,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。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,消灭了全部敌人。抗日文艺工作者将王二小的事迹编成歌曲,到处传颂。新中国成立后,把王二小的事迹编入小学课本。90年代,将王二小的事迹拍成电视片。
门合(1928-1967)南上屯村人。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。曾任8124部队政治协理员,青海军区某部四团二营副教导员。1967年9月5日,门合在巴仓农场执行支左任务和工人一起装置驱云防雹土火箭时,炸药意外爆炸,门合为了保护在场的27名工人的生命安全,猛扑到炸药上,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门合牺牲后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、中央文革追授予他“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”的光荣称号。
孙国治(1917—2005),吉河村人。1937年11月,参加抗日斗争。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中,历任涞源县六区助理员、三区区长、县粮食局局长、县委敌工部副部长等职务。 抗日战争胜利后,随部队南下至湖南省,先后任湖南省委常委,省计委主任、党组书记,中共湖南省委书记,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,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;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党组副书记(1984年),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党组书记等职务,任省级领导期间,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大、第十六大代表,是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,第五届、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三、名胜古迹
唐代兴文塔(建于唐天宝三年,公元744年,200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)
辽代阁院寺(建于辽应历十六年,公元966年,199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)
明代长城(涞源境内长城由东北至西南,全长122.5公里,是全国境内长城最长的县之一。200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保单位)
四、县域特色产业
围绕“2+1”产业体系定位(2个主导产业:食品加工、金属矿采业及金属制品业,1个未来产业: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),全面融入以北京为主导、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、供应链大循环,绿色食品产业异军突起。地处北纬39度,是谷物种植“黄金纬度带”,以“涞源小米”为代表的各类农产品广受青睐。华中植物梦工厂、直隶黑猪、小白羽肉鸡育种、桃木疙瘩熟食加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,形成了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、精深加工链、品牌价值链“三链同构”的发展格局。2023年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年营收突破34亿元,被列入全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。2024年上半年,集群内24家企业,实现营收18.22万元,增速1.2%。文旅康养产业向新向质。白石山景区、七山滑雪度假区、涞源湖热带海洋世界、华中温泉度假区等一大批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,呈现出“登山、滑雪、戏水、泡温泉”的多元旅游业态,构建了“一山一水、一冷一热”四轮驱动、四季旅游的生动局面,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涞源旅居康养。2024年1-7月份我县接待游客497.58万人,实现旅游收入48.77亿元。矿业产业转型向上突围。作为全省矿产资源大县,坚持以“创新、绿色、循环”激发矿业产业新质生产力,矿产资源整合加快推进,绿色砂石骨料产业崭露头角,已培育壮大绿色建材行业规上企业65家,年营收实现21亿元,被列入全省绿色建材行业产业集群。2024年上半年,实现营收10.91万元,增速17.%。科技创新产业拔节生长。同光科技第三代半导体、驷乾新能源光伏组件、氢阳制氢、宇航动力试验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,科技创新在涞源大地向着更多领域、更深层次全面铺开,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,县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