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政策信息 > 规划计划

涞源县“十三·五”种植业发展规划建议

规划计划  发文时间:2018-03-08 21:48:00   浏览次数:

 

十三·五时期是我县加压奋进、跨越赶超、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,是全县稳定脱贫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年、收官年,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、市委十届九次全委(扩大)会议、县委十二届九十一次全体(扩大)会议精神,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,依据《涞源县关于编制“十三·五”农业发展规划》要求,按照“战略性、前瞻性、引领性、时效性、可操作性”的原则,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提出《涞源县“十三·五”种植业发展规划》。

一、“十二·五”种植业基本情况

“十二五”期间,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,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,全面落实党在农业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,强化举措、开拓创新、求真务实、奋发进取。2015年完成大田农作物播种面积38.87万亩,粮食总产量达到16.3万吨,同比增长115.5 %;完成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,产量6.8万吨;推广种植谷子3万亩;五年间我县共落实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个,发放良种补贴1522.88万元,实现了五连增;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、省级中药材示范园11个;申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。十二五末全县各类涉农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475家(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、省级示范社4家、市级示范社9家),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2%以上;共发放农机具补贴资金525.76万元,补贴农机具956台套,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%以上;科技贡献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;十二五末全县优种率达到了95%以上;逐村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,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;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试点圆满完成;农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得到全面加强,连续多年未出现假种子事件;测土配方施肥项目、良种补贴项目、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,使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;主推品种、主推技术彰显科技支撑,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,农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;优质专用玉米基地、优质小杂粮基地已具雏型,设施蔬菜基地、中草药基地稳步推进。注册了“金香”、“谷味香”、“拒马河”“涞源小米”、“嵚崟”等小米药材商标,昌虹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杂粮基地通过有机认证;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,产业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进程有效推进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。

二、指导思想

按照“稳粮增收”调结构、“提质增效”转方式的总要求,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根本,以良种良法配套、农机农艺结合、项目与产业对接、生产生态协调为总抓手,以产业扶贫为统领,不断加大工作力度,加快发展特色产业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在特色产业上,抓重点、育亮点,按照“特色、规模、档次”的原则,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,大搞优势产品规模经营,立足本地优势,培植和发展主导产业,抓住拒马河万亩蔬菜产业带、北石佛万亩中药材示范片、金家井千亩无公害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、留家庄乡万亩猪苓示范园建设这四个重点,实现产业区域布局有新突破,农业现代化有新提高,农业节能减排有新贡献,产业化建设有新成绩。

三、涞源县种植业“十三·五”规划

立足产业扶贫、科技扶贫,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种植业的倾斜力度,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有新的增长,稳步扩大面向京津的六大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规模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、农业结构调整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六个方面求突破。

()任务目标

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,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、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,到2020年建设一个10万亩以优质谷子为主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、1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基地、10万亩中草药基地、1万亩拒马河设施蔬菜基地及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,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,大力发展无公害谷子、中草药、脱毒马铃薯和错季蔬菜、优质专用玉米五大主导产业,到2020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、10万亩、5万亩、5万亩、10万亩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由2015年的35.4%提高到45%以上,培育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各类龙型组织,强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品牌建设,“三品一标”(绿色食品、无公害农产品、有机食品、农产品地理标志)认证常态化,农业生产采标率达到70%以上。

()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及具体目标

1、无公害谷子基地

以留家庄、金家井、东团堡、上庄、北石佛、涞源镇、白石山镇为重点,辐射全县各乡镇,整合扶贫、农业项目资金,解决群众购种困难、标准化生产、市场营销、加工后劲不足,无公害认证前期投入不足等问题,做大做强“涞源小米”,组装配套栽培技术,建无公害谷子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2000亩,合理轮作倒茬,引进新品系,增强产品竞争力,引进配套机具,实现谷子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。到2020年谷子推广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,平均单产400公斤以上,总产2万吨,每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。

2、中草药基地

为加快我县优势产业上档升级,充分发挥区域优势,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、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。未来五年,通过争创省级中药材示范园项目工作,辐射带动我县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,重点打造北石佛中药材万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南马庄、留家庄、水堡镇、白石山镇、烟煤洞乡形成10万亩涞源太行山中草药种植产业带,培植种植大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,药企对接,上规模,上档次、上水平,发展基地10万亩以上,到2020年实现产值5亿元,进一步扩大北药涞源的知名度,产业影响力明显提升,产业水平居于河北省乃至国内前列。

3、设施蔬菜基地

2020年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(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、错季蔬菜面积3万亩);以现代农业示范园、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,引进战略合作伙伴,整合退耕还林设施农业专项资金、扶贫资金,继续发挥航天蔬菜基地品牌优势,打造拒马河万亩蔬菜产业带,探索曲村农光互补设施农业新模式。

4、脱毒马铃薯基地

以东团堡、上庄为重点,发挥脱毒种薯在结构调整和增产中的作用,引进早大白、超白、费乌瑞它等加工型、早熟型品种,对接京、津、保、石等大型商品及南方种薯市场,发展订单农业,争取马铃薯原种补贴项目及精淀粉加工项目,解决种薯储藏、加工等链条配备问题,到2015年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,优种率达到100%,高产创建亩产2000公斤以上,亩纯效益3000元。

5、优质专用玉米基地

利用我县一年一季、生长季节长的优势,在县城盆地、走马驿盆地及王安镇、塔崖驿乡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基地10万亩。

 ()重点工程

1、测土配方工程

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,5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施肥指标体系和数据库,开展个性化土壤化验,粪肥、配方肥下乡、有机质提升活动,肥料利用率提高20%,亩节本增效50元,全县土壤有机质提升0.3个百分点,推广先进实用施肥技术2项,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。

2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

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,大力发展生态农业、循环农业,节能环保炉具入户率80%以上,沼气综合利用达到一建三改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%,力争提前完成省、市提出的“一控两减三基本”的治理目标。

3、优种工程

发挥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,搞好省级区域试验,引进优良品种、品系,每年为全县群众推荐主导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。

4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程

按照国家、省、市、县有关安排,强化举措强力推进,确保到2017年确权颁证全覆盖,为全县农业规模生产提供有力支撑,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,健全县、乡、村三级流转服务平台。

5、植保工程

充分发挥植保观测场监测预警作用,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、玉米“一喷多效”技术,提倡绿色植保、公共植保,扩大统防、统治面积,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,全县病虫草鼠害危害率控制在5%以内。

6、人工影响天气工程

县委、县政府近几年非常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,目前全县有9个防雹增雨炮点实现了半军事化、网络化管理,在防灾减灾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建议十三·五期间继续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投资力度,争取全县每个乡镇均建立防雹增雨炮点,切实为农业保驾护航。

7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

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要实现由园到区的质的飞跃,达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,上档次、上规模、上水平,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个,达到乡乡有园、跨乡成区、以点带面、特色突出,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。

大力发展休闲、观光、生态农业,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、乡村体验、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,不断拓展农业的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和服务功能。

8、深松作业工程

争取国家项目支持,5年内全县适宜耕地全部深松作业一次,达到打破犁底层、蓄水、保墒增产的作用。

()保障措施

1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

十三·五期间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,健全农技推广体系,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,建立一个设施、手段完善、技术力量雄厚、管理体制理顺的农技推广网络,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,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,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。

2 继续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

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经在工商注册,农村同类农产品生产 经营者自愿联合、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。我县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社475家,入社成员1.465万户,4.943万人。目前合作社发展处在初始阶段,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、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强、合作社规章制度还不太完善。因此,要不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,定期举办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,建立示范社,融合各类资金支持合作社发展生产、扩大再生产,走“一社一品”的专业化生产之路。

3、继续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

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,借鉴先进地区经验,县政府在国家30%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再给予地方补贴,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农业机械,不断提高农业化作业水平,解放生产力,鼓励富余农民劳务输出,增加农民收入。

4、继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

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少,产业链条短,农产品绝大部分不能就地加工,附加值低,因此十三·五期间要重点培育8-10个种植业龙型企业,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,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用活农业产业化资金,扶贫资金适当向龙头企业倾斜,完善财政支农机制,整合投入资金,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,发挥品牌效应,自我发展自我壮大。

5、继续加大项目跑动力度,增强农业发展后劲

实施项目带动战略,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,夯实农业发展基础,增强农业发展后劲。储备一批项目: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、马铃薯原种补贴项目、有害生物预警项目、种子检测项目、中草药初加工项目,实施一批项目:测土配方项目、良种补贴项目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、蔬菜标准园项目、中药材示范园项目、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、深松耕项目、节能环保炉具项目、农产品质量监测站项目,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档次,十三·五期间,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,产业化率达到52%以上,积极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,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深层次问题。

6、依法护农,保障农业生产安全

加强农业环境监测,推广绿色、生物防控、标准化生产技术,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,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,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,落实农村财务委托理服务制、农村财富积累、二轮土地延包等一系列党在农业农村的方针政策,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,减负即增收, 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。